深度咸阳 | 许我们一个美好未来

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示范性工程之教育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09:22:57

教育一头牵系家庭未来,一头连着国家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先河。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环境大为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推进西安—咸阳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教育发展创新潜能,以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西安都市圈建设注入人才活力。

西安、咸阳地理相连、历史交融、文化一脉、情同手足。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两城携手同心同向而行,趁春墒许愿“播种”,为梦想插上“翅膀”。

20230324092711204-93-58485.jpg_scale_.jpg

引进来

搭建互联网+“云课堂”

清晨的校园朝气蓬勃,朗朗书声回荡在耳边。3月20日上午,咸阳高新一中课堂上,两名教师同时授课,一个在电子屏上娓娓道来,一个在讲台旁仔细板书,这是由西安高新一中与咸阳高新一中联手打造的双师课堂。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张板书,两城“限制”就此打破。

“拿《烛之武退秦师》来说,课堂上西安的老师把儒家思想贯穿其中讲出了新意,咱在知识拓展方面很少涉及。”咸阳高新一中权晓娟老师介绍说,双师课堂弥补了教学差距,以西安高新一中为A端,咸阳30多所学校为C端,选择最优备课方案,线上教研互动,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白迦南说:“双师课堂学习模块种类多,课程从课堂延伸至生活,让我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整体部署,全面推进西安—咸阳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2022年7月5日我市教育部门下发《2022年度推进西安—咸阳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

咸阳积极与西安市教育局沟通对接,编制了《西安—咸阳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规划谋划思路》。两市教育部门携手共进,跨越鸿沟,取长补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均衡教育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成为两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信念。

去年5月27日,西安市教育局来我市就西安—咸阳教育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座谈交流。

紧接着,西安、咸阳两市教育局建立教育专班常态化工作对接制度,及时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自双师课堂开办后,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教育!”咸阳高新一中副校长廖荣介绍道。

自2021年7月开始,咸阳高新一中与西安高新一中开展云校合作,实现了作息时间、教研教学、学生活动、考试安排、授课内容“五统一”。

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下,我市41所中小学幼儿园与西安15所名校建立了15个优质学校教育联盟,惠及学生8.3万人。

近年来,借助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咸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打开了区域办学的大门,引进西安优质教育资源,走出了高质量教学发展创新之路,两市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互建互帮、学科共建、教研同步、精品课程共建共享。

20230324092711251-69-204f1.jpg_scale_.jpg

走出去

筑牢就业“压舱石”

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更是经济和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人人努力成才”到“人人尽展其才”。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中,咸阳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矢志不渝地打造西部职业教育名城。

2022年2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在神州大地掀起热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数控车工何小虎榜上有名。

他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通过努力成长为这一行业顶尖人才。

32岁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最年轻的裁判,34岁成为国赛裁判,可以操作10多种不同型号、种类的机床,工作期间解决了75项航天发动机难题、获70多项奖励、专利18项……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更多勇挑历史重任的青年才俊。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人才,孕育更多堪当重任的大国工匠。

知识改变命运,就业成就梦想。随着教育改革推进,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争取发展主动权,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目前,我市有职业院校26所,其中,高职5所,中职21所,职业院校规模居全省前列。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我市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开展职业教育联盟、产教融合等试点,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格局。

去年10月,西安、咸阳两市成立职业教育联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通过区域协作、产教融合、校际合作的方式,实现中高职课程融通一体化人才培养。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处处长卢文澈介绍,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现有成员企业101家。陕西工院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现有成员722家,其中西安、咸阳企业413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不仅如此,我市中职校长“进村访企”与280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西安5家高职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我市产教融合国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生技能大赛国赛再获一等奖,走出了一条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近日,西安—咸阳职业教育校校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举行;秦都区职教中心、三原县职教中心分别与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签订“3+2”联合办学协议,计划今年招生;陕西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陕工职院新校区在经开区建成使用;西安音乐学院新校区即将落地……

搭乘西安—咸阳一体化教育联盟“专列”,我市职业教育疾驰在春天的道路上。

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人民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一项项政策出台展现了两市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力度;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滋润每一株嫩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20230324092712079-53-fde80.jpg_scale_.jpg

重帮扶

架起跨越时空的“直通车”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789所,在校学生68.83万人。

近日,渭城中学副校长王璐拉着行李箱,前往西安市东仪中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挂职培训。本批次共有39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39名城乡骨干教师赴西安市学校开展挂职培训和跟岗学习。

“走出去,开阔教师眼界,这次交流学习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好机会。”王璐说。

从校园长跟岗学管理到骨干教师培训学教学。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张朋波被选派到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接受培训。张朋波说,一个学期跟岗学习,她受益匪浅,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浓厚。

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鹏介绍:“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借西安、咸阳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与我们县区学校结对帮扶,在课程内容设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方面给予帮助。”

今后,他们将充分发挥西安名校辐射作用,通过送教送培、跟岗学习、线上线下课堂研讨、大型活动共同参与等方式,促使学校教师业务、领导管理和办学水平全方位提升。

目前,全市已有39名城乡骨干教师与西安市名师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40所学校与西安名校结对帮扶,通过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为教育装上了优质、公平的“双引擎”。

不仅如此,推出的信息化共享资源学习平台,在咸阳,更是新的尝试。

去年底,邀请西安市教学名师杨筱冰在市实验学校举行了题为《探索名师成长之路 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在全市设立233个分会场,共10000余名教师在线学习,收效良好。

西安、咸阳两市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开展线上信息化共建,目前咸阳有11所学校与西安10所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

我市把创新改革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接续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10所,改造和提升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44所,新增学位1.87万个。建成咸阳5G+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江苏“泰微课”和西安“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向我市免费开放。

据咸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025年,基本建成西安—咸阳教育协同发展协商机制,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融合、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咸阳将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西安、咸阳两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在两市之间架起了跨越时空的“直通车”“连心桥”,“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这一美好愿景,将加速变成现实。

20230324092837236-61-5c74d.jpg_scale_.jpg

专家访谈:

西安—咸阳教育事业一体化

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孙荣

推进西安—咸阳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是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教育事业支撑力、牵引力和驱动力作用,促进两市教育事业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充分保障。

当前,我市各级教育工作者要突破地域思维,端正认识,明确差距,放低姿态,全面融合。要通过学习引进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管理人员跟岗学习、挂职锻炼,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组建教育联盟,两市教师互助交流、专题论坛,教育网络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教科研协同开展新课程、新高考研究等工作,逐步缩小两市教育差距,推动两市在教育教学、教师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常态化交流合作和共建共享,全面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记者手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前不久,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教育人才”“社会保障”“就业优先”等入选十大热词。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寄托着家长对子女的殷殷期盼。

我市高新一中通过“云课堂”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到西安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双双紧盯电子屏的眼睛,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西安、咸阳两市成立职业教育联盟,培养出了一位又一位的“大国工匠”;校长、教师背起行囊在两市之间奔忙,传播着最新的教育理念,相互分享着教学经验,那份初心和责任让人深受感动。

采访中,一位校长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学校之大,不在于高端大气的教学楼,也不在于时尚鲜亮的桌椅板凳,而在于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传递了炽热的人民情怀,温暖人心。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从过去“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人人努力成才”到“人人尽展其才”,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伴随着西安—咸阳一体化相关政策的落实,两市之间交互融合,协调发展,教育水平的“分差”必将一步步缩小,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两市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坚信教育发展成果会惠及更多家长和孩子。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桦 李石 第五雪/文 包鑫 景东旭/图

责任编辑:豆雅博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