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他们家六十多年的营生

发布时间:2023-09-21 11:25:01 来源:咸阳日报

20230921111831057-35-27753.jpg_scale.jpg

老板娘正在为食客盛油茶。

9月18日,三原县北大街的老陈家油茶店内,醇厚的牛油香早已飘香四溢。灶台上,大铁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油茶,老板娘邸小利正麻利地给食客们盛着一碗又一碗油茶,时不时再挑上一根浸满油香的麻花,撒上葱花,一碗口齿留香的“油油茶”就做好了,配上免费的清爽小菜,一口下去,令人回味无穷。

36岁的李强是老陈家的“常客”,一碗油茶、两根麻花,是他三十多年来的早餐标配。“我家就离这儿不到500米,这碗油茶我是从小吃到大,从来没吃腻过。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如果你想不排队,要么趁早要么赶晚,要是刚好撞上饭点,都没有你坐的地方。”说罢,李强便赶紧趁热吸溜一口刚出锅的油茶,细细品尝。

“每天早上6点到10点,是最忙的时候,根本数不清舀了多少碗油茶,300碗肯定是有了,这油茶吃起来快,客人们来来往往,一早上店里就没空着过。”问起每日店里油茶的销量时,邸小利直呼数不清。

后厨内,儿子陈震和工人侯安正有条不紊地忙活着,一个烧火添煤、一个将大块大块雪白的牛油倒入锅中。

“这50斤牛油,光化开就得一阵儿呢!”陈震介绍,待牛油全部熔化并有七八成熟时,便可分批倒入面粉。这时,需两人相互配合,一人搅拌、一人加面,这时的面粉遇上滚烫的牛油,由生变熟。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两人要以接力的方式不停搅拌,使其充分融合。

“搅油茶”是项体力活,只见陈震和侯安各站一头,撸起袖子,拿起根一米长的长棍,有节奏地搅拌着锅里近百斤的油茶,先缓后急、先轻后重。

两个小时的搅拌中,只见二人额头上汗水,从一开始的细汗积成豆大般的汗珠,锅中的油茶也从一开始的淡黄色逐渐变成土黄色,再到可出锅的茶色,这时的油茶熬得恰到好处,香而不腻的美味扑鼻而来。

出锅后的油茶倒至几十个直径20厘米的圆盘模具中,丝滑的油面凝结成块,形成了便于邮寄、保存的“油茶饦”。

“1956年,我父亲为了不浪费做饭时残留的油水,便每次都会收集起来。那时,父亲做的油茶味道远不如现在这么醇厚,毕竟里面混杂着鱼油、猪油、羊油等,这么一碗油茶,街坊邻里广受欢迎。”当聊起这碗三代传承的油茶时,老板陈西林回忆起了父亲的初心。“一开始,父亲并没有想着将油茶做成一门营生去经营,当年一到冬天,路过我家的商贩们便会挑着担子进来,想买一碗油茶暖暖身子再歇个脚,后来,父亲的油茶不断地进行改进,便有了现在这么醇香的油茶,也有了这间几十年的老店,成了三原有名的早餐。”

一碗油茶在三代人的传承中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情感,这样一碗普通的吃食,便是一家人六十多年的营生。如今,儿子陈震成为了老陈家油茶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将带着这份温暖的记忆继续走下去。

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周思文 文/图

责任编辑:赵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