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17:00 来源:咸阳日报
圆梦地铁时代!
——写在西安地铁一号线三期开通初期运营之际
400多万咸阳儿女翘首以盼、今朝梦圆!
2023年9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咸阳人铭记的日子。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正式“开门迎客”,千年古都咸阳进入“地铁时代”。
市民查看地铁路线图,并拍照记录。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是西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1号线的延伸,起于1号线二期沣河森林公园站,终至咸阳西站,线路全长10.61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陕西中医药大学站、白马河站、陈杨寨站、安谷站、中华西路站、宝泉路站、咸阳西站7座站点。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作为咸阳市重大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是西安—咸阳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对于完善西安都市圈交通线网布局、加快西咸一体化发展、推动咸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6月12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正式获批,工程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2020年4月8日,全线开工建设;
2022年6月23日,实现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2022年11月15日,实现全线“长轨通”;
2023年1月14日,实现“电通”;
2023年5月9日,通过项目工程验收;
2023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完成空载试运行;
2023年9月6日,通过竣工验收;
2023年9月12日,通过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提升;
2023年9月16日,开展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试乘暨“地铁开放日”活动;
2023年9月21日,开通初期运营!
市民正在咸阳西站有序进站乘车。
从获批到开工建设再到开通初期运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有太多值得记录的时刻!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地铁线路设计要求,咸阳西站至宝泉路站区间盾构需要在黄土地区连续下穿高铁无砟道床路基段、陇海线、咸阳西货场。”西安市轨道集团建设分公司项目管理二中心副主任金静介绍,这个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既要保证盾构正常推进,又不能对高铁线路造成扰动,对建设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一技术难题,西安市轨道集团与参建单位专门成立工作专班,邀请30余位国内权威专家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反复论证,积极开展技术攻关。
“2022年8月2日,咸阳西站至宝泉路站区间双线盾构成功下穿陇海铁路徐兰高铁无砟道床路基段,标志着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技术难度最大、安全风险等级最高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顺利完成,创造了国内地铁盾构施工首次成功穿越高铁无砟道床路基段的先例。”说到当时的建设过程,金静激动地说。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作为陕西首条跨市运营地铁线路开进咸阳,全线施工过程可谓一路艰辛。
面对周边建构筑物密集、交通流量较大、工程难点汇集等问题,两地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施工中全体建设者科学统筹、综合施策。
咸阳西站至宝泉路站区间加大线间距、增加线路埋深、绕避高铁CFG桩;
中华西路站至安谷站区间首次采用泥水盾构成功下穿渭河,施工克服高水压、长距离、复杂地质的施工难题,完成2公里不换刀连续安全穿越的目标;
成功下穿徐兰高铁;
……
市民正在刷卡进站。
“亲爱的乘客,咸阳西站到了……”9月21日,随着乘务员温柔的播报声,电客车缓缓进站,到达咸阳,双城地铁生活的新风尚正式开启,为两个城市的居民带来极大出行便利的同时,也让西安、咸阳这两座在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古城更加亲密无间。
当地铁到达咸阳西站,车门缓缓打开,走出站台,再乘坐扶梯行至站厅,短短几百米,目光所及,尽是历史:陵波飞檐、云纹点缀、玄鸟飞舞……以秦文化为主要元素,色彩提取了秦人服饰的红黑主色调,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终点站,咸阳西站,结合秦代建筑独特的‘斗拱’与‘飞檐’造型,站厅中部则呈现深邃天际,仿佛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星空’则被屋檐环抱,出行的市民就像‘燕子’在浪漫的、有历史氛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公共区装修方案总设计师陈昕说,希望这样的设计能给来往匆忙的乘客一点浪漫的感受和遐想。
此外,站内还打造了“一瞥式”体验的“回望秦都两千年”文博展,展览利用车站部分公共空间,将渭河古桥遗址的桥桩、避水石、挡桩石及站点附近秦汉古墓葬中发掘的秦汉时期空心砖展示其中,以展现西安地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同时使地铁空间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乘客一眼回望秦都千年。
地铁工作人员正在安检。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以蓝白亮色为主调,搭配橙色、黄色等艳丽色彩点缀,极具现代感的中华西路站,扫一扫站台内的二维码,就可以聆听中华西路站的历史故事、装修设计和车站介绍,全方位展现了咸阳的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创新的独特魅力。
“中华西路站是历史古村两寺渡所在之地。遥远古时,两寺渡是一个渡口,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因渡口有‘观音寺’‘三圣寺’两座寺院而得名,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扫描二维码,点击播放键,一个极具磁性的声音将中华西路站的历史娓娓道来。
一边“沉浸式”感受大秦文化,一边倾听现场解说,西安市民李洁感慨颇深:“西安咸阳两地文化一脉相承,今天这次试乘体验不仅让我对咸阳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欣赏到特色鲜明、独有的‘秦味’装修风格。”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设计负责人侯勉望介绍,三期的装修风格延续一期的斗拱元素和二期的“古城纵横迎西咸,飞檐梁翼筑华章”的概念,柱子纹样采用“回字纹”“万字纹”“卷云纹”“祥云纹”“秦图腾”“秦半两”等古典元素纹理,运用秦砖中的纹样,设计到空间造型灯具当中,充分展示西安、咸阳的古都历史文化。
全线车站装修设计构思结合秦代建筑和历史文脉,选取秦代元素符号,形成“山水风宇、陵波飞檐”的设计理念,叠加竹简、小篆、青鹞、玄鸟的动势意象,在空间中形成从两侧墙向顶部中央由实到虚的过渡。
各车站装修结合所处城市区域的环境风貌、文化底蕴和区域色彩,进行抽象表达,以“点、线、面”的手法,融入至西安轨道交通网络之中。同时,结合城市更新,线路还将出入口、风亭等附属设施参考了秦文化风格,提取了秦人服饰的红黑主色调,与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并在站点周边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不仅是满足两地市民出行需求的交通设施,也成为了承载和演绎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
市民在咸阳西站购票乘车。
9月21日,对于家住咸阳,在西安上班的王林来说,今天,是她翘首以盼的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初期运营日。运营后,她就不用开车1个多小时,往返上下班,而是坐地铁、看手机,腾出时间处理工作,通勤体验瞬间提升。这条缩短咸阳、西安两地“双城生活”通勤时间的轨道交通,彻底改变了王林的出行方式。
王林在西安小寨工作,居住咸阳实验中学附近。之前,她每天开车上下班,若遇上早高峰堵车,通勤时间则更长。
地铁开通初期运营后,王林从中华西路站上车,换乘一次地铁就能到达单位。
地铁开通的喜悦,市民马新辉感同身受。“我住在金泰丝路花城小区,在西安体育场上班,虽然原来也是每天坐着地铁上班,但从家到地铁站需要坐公交,有时候上班快迟到了还得打车。”回忆起原来的通勤方式,马新辉直摇头。
“我期盼已久,原来我的通勤时间得有1个半小时,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正式运营之后,能缩短30分钟左右。”马新辉说,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拉近了西安和咸阳的“距离”,促进了两地市民的感情,推进了西安-咸阳一体化的发展,两座城市将实现真正的水乳交融。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初期运营,将与之前已于2013年和2019年开通的一、二期贯通运行,全线总长42公里,设30座车站,单向全程(纺织城至咸阳西)运行时长为70分16秒,咸阳西站至北大街站时长约50分钟,最小行车间隔2分58秒,采用单一交路运行。”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一中心副总经理王伟任介绍道。
地铁安检人员正在维护乘车秩序。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后与既有1号线贯通运营,全线首班车采用多点发车方式,其中纺织城方向首班车发车时间均为06:00;往咸阳西站方向首班车分别由纺织城、后卫寨两个车站发出,发车时间均为06:00。纺织城站开往咸阳西站方向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3:30,咸阳西站开往纺织城站方向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3:05。
票价沿用线网统一的“里程计价制”,咸阳西站至纺织城站全程票价为8元,车站均支持二维码扫码过闸和人脸识别乘车功能。
咸阳市公交集团公司经过“调整和整合”,共设置24条对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7个站点的公交线路,实现咸阳公交与地铁紧密有效衔接。
同时,位于咸阳西站北广场西侧的咸阳综合客运枢纽也正式运营,与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咸阳西站零距离接驳。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迈入“地铁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咸阳蝶变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华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颁“车同轨”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公元前118年,汉代修筑贯通秦岭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的褒斜道五百余里;
……
2023年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初期运营,驶入咸阳。
400多万咸阳儿女翘首以盼、今朝梦圆!
迎着朝阳、伴着晚霞,地铁在城市日夜奔行,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离家更近!也改变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走得更远!
如今,咸阳各级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实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部署为抓手,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扎实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与西安及周边地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并借助轨道交通,以“地铁+高铁”为核心,实现两市交通“一体化”,让咸阳这座城市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冯晓琬/文 实习记者 谢祯 李赟/图